• <menu id="442ka"><code id="442ka"></code></menu>
  • 技術文章

    Technical articles

    當前位置:首頁技術文章對碘苯氧乙酸的生產方法和應用

    對碘苯氧乙酸的生產方法和應用

    更新時間:2022-08-28點擊次數:899
      對碘苯氧乙酸是一個類似內源3-吲哚乙酸生理作用的生長調節劑,具有加速細胞分裂、分化作用,促進植株生長、發育、開花、結實。防止蕾鈴脫落,增加鈴重等作用。
     
      生產方法:
      以對氨基苯酚為原料,經重氮化、置換生成對碘苯酚,再與ClCH?COOH縮合得碘苯乙氧酸。
      于-5℃下將亞硝酸鈉溶液緩慢地加入對氨基苯酚、水和硫酸的混合物中,之后繼續反應20min。將重氮化液和銅粉先后加入碘化鉀溶液,并于75-80℃下反應至無氮氣逸出為止。冷卻后用氯仿萃取,用硫代硫酸鈉溶液洗滌萃取液,再經蒸餾回收氯仿后,收集135-140℃(61.3kPa)之餾分,即為對碘苯酚。
      將對碘苯酚、ClCH?COOH加入氫氧化鈉溶液,于100℃下反應3-6h。稍冷后加入鹽酸調節PH至3-5。用C?H?OC?H?萃取,用水洗滌萃取液,然后用碳酸鈉溶液中和成鈉鹽。分出水層,用鹽酸酸化,析出結晶。分離后用50%乙醇重結晶得對碘苯氧乙酸成品。
     
      應用:
      可在大豆、水稻、棉花、花生、小麥、玉米等作物上應用。棉花,將30~50毫克/升藥液加溫至55攝氏度,把棉籽浸入8~16小時,然后冷卻播種,促進壯苗。開花當天以20~30毫克/升滴涂在花冠內,或在幼鈴上滴涂2~3次,間隔3~4天,每公頃用藥液量7.5~15千克,可防止落花落鈴。在現蕾期至始花期以5~10毫克/升藥液噴灑1~2次,間隔10天也有?;ūb彽男Ч?。大豆、豌豆等,花莢期用10~20毫克/各噴灑1~2次,可減少落花落莢,增加分枝,促進早熟,與磷酸二氫鉀混用效果更佳。花生在花莢期以10~40毫克/升,藥液噴灑2~3次,總分枝數、果枝均有增加,還促進早熟增產。芝麻在蕾花期以10~20毫克/升藥液噴灑1次,明顯增產。水稻、小麥等,用10~20毫克/升藥液浸種或浸秧,促進發根,提早返青。苗期噴灑10~20毫克/升藥液,加快秧苗生長。在抽穗、揚花、灌漿期以20~30毫克/升噴灑一次,可提早抽穗,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。小麥以20~100毫克/升藥液浸種8小時,促進幼苗健壯,抽穗、揚花期以20~30毫克/升葉面噴灑一次,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。玉米在抽絲期、灌漿期以20~40毫克/升藥液噴灑全株或灌注在果穗的絲內,可使果穗飽滿,防止禿頂,增加穗重、千粒重。
    eeuss草民免费